Hi,欢迎打开刺猬体验!
这里是体验报告,我是主编柯柯。
提起肯尼亚,大家脑海里浮现的大多是“不安全”、“非洲”、“贫穷落后”这些并不算美好的词汇。其实,肯尼亚并不是大家固有印象的样子。
这次,刺猬体验官星子将带大家走进别样的肯尼亚,动物大迁徙,长满了“香肠”的怪树,热情好客的马赛人,还有最原始淳朴的快乐!
体验官介绍
赖星禧 / 刺猬肯尼亚国际志愿者
『这里的孩子,拥有最单纯的快乐』
肯尼亚的孩子,像那里的阳光一样热情奔放。
支教的第一天,远远地,我就看见孩子站在门口,摆了个别具一格的Pose欢迎我的到来。
我很幸运,给他们上了本学期最后一堂课,教他们唱中文歌《小茉莉》。孩子们起初有些羞涩,发音很不顺畅;但三四遍下来,他们中的大部分人,已经可以跟着我哼唱出完整的曲调了。
非洲孩子,每一个都是音乐家,唱着唱着,他们居然可以自己慢慢鼓起掌,打起节拍。起初,节拍声只从教室一角响起,慢慢地越来越多孩子加入进来。最后,像小溪汇成大海,孩子们的歌声和他们欢悦的节拍声,传出教室,传到了大草原上。
课业结束了,孩子们迎来了大狂欢。他们冲出教室,在泥土地上翻滚、跳跃、奔跑,不时照着自己的节奏,摆几个独创的Pose。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肯尼亚的太阳更耀眼,那一定是这些孩子们最原始、最无拘无束的表演。
天地是他们的舞台,太阳是他们的镁光灯,扬起的沙尘,是只属于他们的舞台特效。在这里,孩子们拥有最纯粹的快乐。
『贫穷的环境,也不乏岁月静好』
如果说孩子们是从泥土地里冒出的精灵,那老人们则显得安详、平和。
△当地养老院的老人
老人们话不多,但是很友善,看见我在帮他们擦窗户、扫地,会笑眯眯地跟我说一声Jambo!(你好)”。老人们早就习惯了一批批志愿者的到来,或许在他们眼中,这也是一种爱心的接力吧。
除了在养老院做义工,我们还有一个众人就是为马赛的23户人家送去光源。
按下开关那一刻,房间里瞬间亮堂了,村民发出了轻轻的赞叹声,望着白晃晃的灯露出了笑脸。他们围在我身边,都想赶紧摸摸那个开关。很快,他们就掌握了灯的使用技巧。
▲ 沉思的酋长
在送光源的过程中,我还被酋长开了个玩笑。他问我的年纪,我告诉他,我跟他儿子一样大,他一脸质疑地摇头。我们“争执”了好几轮,我终于不得不说自己只有17岁,他听到这个答案,才满意地笑了,说:“这才对嘛!”
酋长的牙并不整齐,但他的笑容在阳光下格外明媚。
『马赛人的自由,一般人不会懂』
曾有人这样说:
人世如海,苍茫,奔腾,人在海中沉浮,存在着或简单或复杂的目的,人的头脑或者清晰,或者混沌。于是每个人都需要洗礼,需要在大自然面前与自己的灵魂对话。于是,总有人到非洲来。
你无法抗拒泥土和沙尘的气味,无法忽略吹过草原的热风,也无法停止,对一次角马迁徙最狂野的想象。
▲ 奇特的香肠树
△斑马大迁徙
△ 长颈鹿的甜蜜暴击
△ 肯尼亚的彩色鸟
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,马赛人崇尚自然,也用最接近自然的方式生存。
进村时,马赛人为我展示了他们的过人本领——钻木取火。一根小木棒,一块木板,一堆干草。钻几下,吹几下,火来了,光明来了。
▲ 马赛人钻木取火
跟马赛人聊天的时候,我问他有没有想过离开这里。他摇摇头,他们讨厌城市里的噪音,他们向往喜欢自然,喜欢无拘无束,现在的生活对他们来说很满意。
▲ 拜访马赛人的家
他们物质匮乏,内心却知足。与自然合为一体,或许就是马赛人追求的终极自由。
『世界那么大,你要亲眼去看看』
这次旅途,我看见了肯尼亚最野性的自然风光,感受了马赛人淳朴自然的思想和生活方式,也遇见了一群同甘共苦的好朋友。但最令我动容的,是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。
我们来自有光有电有wifi的现代社会,而马赛人,依然钻木取火,制作手工艺品,跳着向自然致敬的舞蹈。
当两个文明交融和碰撞的时候,我们彼此都有些小心翼翼,但更多的,是好奇和期待。我们都在想,接下来,会发生什么呢?
▲ 与孩子们留念
▲ 肯尼亚美女
我还遇见了工作七年后开始独自环游世界的台湾女孩小颜。当时她刚经历被人抢劫受伤,还被“朋友”利用的窘境。当我们相遇时,她依旧能笑得像个小太阳一样迎接接下来的旅途。
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做着你想做而不敢做的事,我很佩服和欣赏小颜。一个人旅行,得到的很多,要承受的也很多,若能承受,自然无畏无惧,可是我们中有多少人,承受的起那份在自由中的孤独呢?世界那么大,如果不亲自去看看,单凭道听途说,肯定会错过不少风景呢。
刺猬国际志愿者项目·第四季
泰国 / 巴厘岛 / 斯里兰卡 / 尼泊尔 / 柬埔寨 / 越南
斐济 / 德国 / 马来西亚 / 肯尼亚 / 阿根廷 / 马尔代夫
志愿教学 / 动物保护 / 社区建设